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45篇
金属工艺   128篇
机械仪表   45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7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8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6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Cu基Cu-Zr-Al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清  王英敏  羌建兵  张新房  王德和  董闯 《金属学报》2004,40(11):1183-1188
利用变电子浓度经验判据,从Cu—Zr亚组元体系中的最深共晶点Cu61.8Zr38.2和次深共晶点Cu56Zr44出发,连接第三组元Al,建立(Cu61.8Zr38.2)1-xAlx和(Cu56Zr44)1-xAlx变电子浓度线.电子浓度在1.24—1.30的(Cu61.8Zr38.2)1-xAlx合金可通过铜模吸铸法形成直径为3mm的块体非晶;对于(Cu56Zr44)1-xAlx系列合金,块体非晶形成的电子浓度区间为1.28-1.36.热分析结果表明,每条变电子浓度线上块体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形成能力随电子浓度增大而增加.其中,(Cu61.8Zr38.2)1-xAlx变电子浓度线上的非晶合金Cu58.1Zr35.9Al6(e/α=1.3)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和最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其特征参数Tg=760K,Tg/Tl=0.648,皆高于已报道的最优成分Cu55Zr40Al5(Tg=722K,Tg/Tl=0.614)。  相似文献   
52.
液相流动对柱晶一次间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带有对流驱动系统的定向凝固装置,研究了液相稳定流动时透明合金SCN-2wt-%Ace定向凝固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流动显著改变定向凝固柱状晶的一次间距枝晶的间距增大,主要是流动与枝端浓度场耦合作用的结果;胞晶的间距变小,主要是侧向分枝转向生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热力管线中不锈钢 波纹管破裂原因.该波纹管破裂特征与一般环向开裂不同,裂纹沿轴向扩展.分析认为,破裂 属穿晶应力腐蚀.引起应力腐蚀的介质是土壤中的氯化物,而应力则来自环向工作应力和冷 加工残余应力,而环向工作应力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4.
电火花强化过程中两极间质量过渡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火花强化过程中旋转的电极(阳极)向基体材料(阴极)过渡,并与基体材料发生冶金反应,形成新的合金强化层。通过对强化过程中两极重量变化的测定,获得了不同电极材料间的过渡规律及其MTC值;还发现存在着基体材料向电极过渡现象。对不同厚度强化层表面主要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发现大部分电极材料向基体方向过渡。但两极材料的冶金学特性对其过渡过程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5.
对龙须草弱酸性预水解工艺、水解前后的纤维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温度和时间下,预水解酸浓度越高,聚戊糖去除率则越高,相应的水解得率也越低;且温度越高,变化越显著。当水解酸为1%时,在160℃下处理60 min,聚戊糖去除率达88.61%,水解得率为55.06%。与未水解原料相比,水解样的纤维细胞发生明显的断裂,长纤维含量降低,短纤维含量增加;纤维长度从2.05 mm降为1.44 mm,细小纤维量则从30.47%提高至40.97%。  相似文献   
56.
烧结气氛对合成MgAl2O4-Ti(C,N)复合陶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金属铝粉、钛白粉和轻烧MgO细粉为原料,通过设计100%焦炭粒(简称C气氛),10%钛白粉 90%焦炭粒(简称TC气氛),以及10%硅微粉 90%焦炭粒(简称SC气氛)3种埋粉条件下的高温烧结还原性气氛,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微区电子探针分析(EPMA)等手段,研究了铝热还原氮化法(1600℃3h)制备MgAl2O4-Ti(C,N)复合陶瓷在不同烧结气氛下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气氛下,烧后试样的主要物相均为MgAl2O4和Ti(C,N),Ti(C,N)可能会固溶氧,气氛对Ti(C,N)的影响较大。和单纯埋炭气氛下相比,在TC气氛下有助于Ti(C,N)的生成,但晶粒细小;在SC气氛下不利于Ti(C,N)的生成,且有玻璃相存在。  相似文献   
57.
选用4种不同粒度的硅粉,借助于压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硅粉粒度(粒度按A(d50=336.9μm)、B(d50=123.5μm)、C(d50=19.5μm)、D(d50=2.21μm)依次变小)和含量(分别为1%、3%、5%、7%)对埋炭烧成铝锆碳材料的耐压强度、孔径分布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硅粉粒度和含量影响着材料的耐压强度,随着硅粉含量的增加,材料的耐压强度增大;硅粉粒度减小有利于提高强度,但硅粉粒度太细,强度反而大大降低;2)硅粉粒度和含量控制着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随着硅粉粒度减小,碳化硅晶须生成量增加,其长径比降低,逐渐形成良好网络结构,孔径分布范围也由宽变窄,气孔直径大大降低,但硅粉太细,晶须分布反而稀疏,小气孔的比孔容积也呈增加趋势;加入合适粒度和含量的硅粉还有利于氮化物在材料内部的形成。  相似文献   
58.
讨论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混炼接枝马来酸酐(MAH)过程中,单体MAH用量、引发剂DCP用量、交联抑制剂己内酰胺(CAILA)用量、流动改性剂硬脂酸钙(CaSt2)用量及混炼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对UHMWPE接枝率和凝胶含量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物的存在。并用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测定了接枝物UHMWPE~g~MAH的接枝率和凝胶含量。实验表明,MAH用量为5份、DCP为0.15份、CALA为0.1份、CaSt2为1份时。混炼温度175∽180℃。混炼时间14min时,可得到接枝率0.75%、凝胶含量1.48%的UHMWPE接枝物。  相似文献   
59.
Al2O3-W复合材料的抗渣蚀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韩兵强  李楠 《耐火材料》2003,37(1):11-13
在埋炭条件下,以金属铝粉、氧化钨及刚玉为原料,对以铝热反应为基础制备的Al2O3-W复合材料的抗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2O3-W复合材料的抗渣性能随金属钨含量的增加而改善.金属钨和渣较差的润湿性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氧化铝和熔渣的反应机理和常规刚玉质材料的抗渣蚀机理一致.金属钨和渣中被还原的铁相反应生成高熔点相Fe7W6,增加了液相的粘度,抑制了熔渣的侵蚀和渗透.  相似文献   
60.
在一模多腔的注塑模具设计中,合理地设计分流道和浇口的尺寸,保证塑料熔体以相同的成形压力和温度,在同一时间充满型腔一直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以非自然平衡浇注系统为重点,阐述了浇道和冷却系统的优化算法以及如何利用华塑三维模拟成形分析软件进行流动模拟和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